土族阿姑李卓么什姐:盘绣让我们成了家里的“顶梁柱”

2022-08-17 14:58:31上一篇:14年拍摄千余张照片 河北78岁老人为小区留下“光影档案” |下一篇:北京不动产登记衡宇赠与等“掌上办” 增强二手车业务管理

初秋节令,在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海东市相助土族自治县,每天早晨,丹麻镇索卜滩村土族阿姑们忙完家务活,不谋而合地拿出七彩丝线做起土族专有“女红”——盘绣。

  相助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,为中国唯一土族自治县,盘绣流传此中。传承在母女之间的独有绣法,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经历。2006年土族盘绣被参加**批国度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。

  在这里,家家户户有几件盘绣做成的绣品是再平常但是的事情。从鞋垫、香包,到女士的嫁衣都要亲手用盘绣做成,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,土族盘绣曾经从家用转变为增收致富的新渠道。

图为李卓么什姐在绣房里做盘绣。 李晓娟 摄

图为李卓么什姐在绣房里做盘绣。 李晓娟 摄

  今年56岁的李卓么什姐出身在松多乡本康沟村,二十几岁时嫁到了索卜滩村。从小李卓么什姐就受到妈妈和奶奶做盘绣的熏陶,对盘绣的做法和颜色搭配都有着本人独到的看法。

  “那时候家里很困难,没有花线,也没有花布,就在本人衣服的‘前搭子’上用黑白线绣,绣好了又拆掉重新绣,就如许逐步练出来的。”李卓么什姐说。

  嫁到索卜滩村后,李卓么什姐生养了两个孩子。从那时起,两个孩子的鞋子、衣服和家里能用到盘绣的地方都能看到她的技术。

  “那时候我们村落做盘绣的人还相对少,我在巷道和家里开始绣盘绣以后,村里一些想学习盘绣的妇女就来找我。”李卓么什姐说,那时候,她历来没想过本人的这点技术果然还能卖上钱补助家用。

  “2005年,我正上初中,邵逸夫爷爷到达我们村建了一所小学,村内部就拿了我妈妈做的鞋垫和太阳花给他,他看了以后很稀饭。”李卓么什姐的女儿李海莲说,以后,邵逸夫到达他们家看了李卓么什姐做的绣品,并以300元的费用买走了一片小小的太阳花绣品。

  2008年,北京奥运会揭幕。从那年开始,县、乡、村三级政府都开始出力发展游览业和游览文创产品。“偶然候我做几件专有‘太阳花’或者香包、鞋垫去县城卖时,就能看到很多外地来的旅客对这个很感兴趣,卖的也挺好。”李卓么什姐说。

  为了让更多人稀饭本人的绣品,三十多年来,李卓么什姐接续学习其余同行的配色和针法,打磨本人的盘绣技艺。2021年,李卓么什姐被评定为市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土族盘绣的传承人。

  “本来即是本人绣本人卖,后来有公司上门找我让我给他们做订单,做好了他们收购,线和布都是他们提供的。”李卓么什姐说,当今,她不但能接到公司的订单,还能在闲余时间本人做绣品拿到街上卖,也能通过外出培训、观光的时机接触到外地客商,从他们手中,她也能获得一些盘绣的订单,一个月能靠制作盘绣绣品增收3000元到4000元。

  为了动员更多妇女介入盘绣制作,给更多家庭带来增收致富的有望,也为了土族盘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,这两年,索卜滩村在本地政府的号召下开辟出一间房子特地做绣坊,让李卓么什姐传授并动员全村的50多名绣娘介入盘绣订单的制作。“靠着这个技术,很多跟我同样的土族阿姑逐步成了家里的顶梁柱。”她说。

  每到农闲节令,阿姑们就要在李卓么什姐的率领下在这里绣上一成天,中午就用院子里的蔬菜做一顿简单的农家饭菜。农忙节令,朋友们就疏散在各自家中做盘绣。

  “上针盘,下针缝,一针二线的绣法在其余绣法内部是没有的。我即是稀饭盘绣,做盘绣能让我心境变好。”李卓么什姐说,家中有活时,她总想着要连忙干完活做盘绣。对于她来说,盘绣是一辈子做到老的技术活,也是她赖以生计的妙技。